二维码
云推B2B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能源 » 正文

全国新能源利用率处于96.7%、98.2%较高水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04 10:16:18    来源:云推商务网    作者:editor    浏览次数:365    评论:0
导读

消费水平是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注重数量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新能源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

消费水平是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注重数量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新能源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最近发布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逐步提高,风电利用率从2016年的82.4%提高到2022年前11个月的96.7%;光伏发电利用率从2016年的90%提高到2022年前11个月的98.2%,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消费形势继续好转

201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并网装机容量快速增长。同时,电网建设和消费机制相对滞后,再加上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弃风弃光”开始出现。2016年左右,光伏电站被动“晒太阳”,风电机组“望风叹息”,部分“弃风弃光”严重地区新能源建设停滞不前。新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逐渐转变为系统消费问题。

为提高新能源利用率,“十三五”期间,新能源开发布局的主导因素由资源条件转变为消费条件。一方面,通过政策机制优化新能源开发布局,严格控制新能源消费预警机制,严重限电地区新建设规模有限;另一方面,国家能源局制定了《清洁能源消费行动计划(2018-2020年)》,电网企业继续挖掘大电网的灵活调整潜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国新能源消费形势继续改善。

中国电力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张林介绍,在供电方面,全面推进新能源开发建设和配套调整能力建设,加强煤炭电力灵活性改造,2022年煤炭电力灵活性改造规模超过1亿千瓦,分布式光伏比例逐步提高,有利于附近光伏的消耗。在电网方面,全面推进新能源和电网输出项目建设,加强新能源跨省、跨区域运输运行模式的优化,加快配电网的改造升级。在负荷方面,充分挖掘需求侧的响应能力,发挥虚拟电厂的作用。在储能方面,加快抽水蓄能电站的审批建设,采用新能源配套储能方式。在市场机制方面,电力现货、绿色电力交易等方式对新能源的消费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储能促产业快速发展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新能源安装继续快速增长。大规模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电力系统运行中峰值调整资源不足进一步加剧,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压力持续上升。在此背景下,加快抽水储能、电化学储能等储能发展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储能是构建新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设备。

为促进储能发展,有关部门发布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和《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同时,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加快“十四五”期间抽水蓄能项目开发建设,力争到2025年中国抽水蓄能总规模翻一番,达到6200多万千瓦。

在政策的推动下,2022年抽水蓄能等储能保持快速发展。2022年,我国投产抽水蓄能机组28台,总计880万千瓦。预计2023年新投产的抽水蓄能装机规模仍将超过500万千瓦,2023年底抽水蓄能总装机规模预计将超过5000万千瓦。

需要进一步提高利用水平

为了进一步促进储能的更好发展,中国电力联合会统计数据中心副主任姜德斌建议优化储能配置和运输方式,提高储能利用水平。根据当地情况配置储能规模和方法。结合当地新能源消费、资源特点、网架结构、负荷特点、电网安全、电源结构等因素,分析系统频率调整、峰值调整需求,综合煤电灵活性改造、电网调整能力提高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抽水储能建设规模和时间顺序,以及新能源配置储能规模和方法,避免资源浪费。完善储能设施运行机制,建立“统一调度、共享使用”协调运行机制,优化储能电站并网运行控制策略,提高储能利用效率。

在完善市场机制方面,江德斌表示,要完善新型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的规则。各地要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加快完善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确保新型储能更好地融入电力市场;完善参与电力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的新型储能机制。通过价格信号,鼓励市场实体自发配置储能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储能建设。理顺各种灵活电价机制,出台容量价格政策,尽快完善新型储能商业模式,促进新型储能、灵活煤电、抽水蓄能等灵活资源的合理竞争。


 
关键词: 新能源
(文/editor)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editor原创作品,作者: editor。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yuntuib2b.com/news/show-1182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 2024 云推商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2021043653号